天晴了,猪价阴了,生猪行市进入“拉锯”阶段


(资料图片)

2月16日生猪价格一片飘绿,天晴了,猪价阴了。但生猪价格下跌幅度甚微,收储利好消息释放了,生猪价格涨也涨了,天气晴朗了,养殖场开始加速出栏了。2023年2月6日—2月12日,全国规模化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收购价格为15.70元/公斤,较前一周下降1.30%,较去年同期上涨4.7%。白条猪肉平均出厂价为20.94元/公斤,较前一周下降1.7%,较去年同期上涨3.1%(消息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网站)当前生猪价格陷入“拉锯”阶段,供求双方展开博弈,由于下游终端消费市场猪肉价格仍然在下降,屠宰企业压价收购意图明显。养殖场仍然在抗跌,不愿意低价止损,所以生猪价格涨跌频繁。

一、当前是春耕备耕时候,农民需要变现,市场粮食增多,小麦、玉米也要腾出库容,市场拍卖也要增加了

小麦、玉米价格现在已经稳定了,而且在缓慢的下跌,主要是农民备耕需要用钱,基层售粮速度加快。小麦、玉米也需要腾出库容,市场拍卖也要增加了。未来两个月小麦、玉米、豆粕价格会有下降。这对生猪养殖场是机会,养殖场可以逢低购入,降低成本。今年新小麦价格可能不会下降,而且会上涨,养殖场如果想降低成本,还是要从陈化粮上争取主动。今年养猪要在细节中降低成本,寻找机会,规避风险。今年生猪宏观调控政策仍然是“稳价保供”,价格上可能比较稳定在盈利价之上,但风险还是存在的。新冠疫情已经是“乙类乙管”了,去年腊月“阳过”之后,“二次高峰”、“三次高峰”专家说的并没有到来,随着气温回升,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会进一步向好。但气温回升,也是春季生猪疾病高发期,养殖场要及时做好春季疫苗接种,做好疾病预防控制,一定要稳定生产,保障供给。

二、今年居民消费开始增长,餐饮业、食堂猪肉需求量大增,会消化掉全年商品猪

吃猪肉对于居民来讲,主要是招待客人,照顾老人和小孩子的生活。平时吃猪肉除非是馋了才想到购买的。今年走亲戚访朋友、红白喜事宴席、居民一周两次荤腥会恢复正常,居民消费会开始增长,餐饮业、预制菜、食堂需求量会上升。截止2月16日14:00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批发价20.57元/公斤,较前一日下降1.2%。(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网站)春节前养殖场大量出栏,屠宰场储存猪肉可能要到3月底才能批发完,猪肉价格4月份还是难以上涨。对于家中老人和孩子们猪肉是省不了的,该消费的还是要消费,只是目前城乡居民春节前储存的腊货还是比较多,大部分都是猪肉产品,所以,居民消费猪肉可能在“清明节”时才能活跃起来。终端消费市场仍然是疲软,猪肉走货仍然是比较慢,现在批发猪肉可能主要是销往餐饮业、食堂、预制冷冻菜、外卖。比如说我们这里一座学校,每周二级批发商都送一头猪肉过来,据这位批发商说,我们这边集市上猪肉也是他供应的,每周送我们这边猪肉在十几头左右。

三、4月底以前城乡居民可以吃便宜点猪肉,但猪肉价格下半年肯定要上涨

生猪价格没有上涨动力,也没有下降基础。2月至3月底由于供求双方博弈,生猪价格波动频繁,但是小幅涨跌。生猪和猪肉消化掉可能要到3月底。生猪价格已经是到“底”了,上涨到成本价之上,只是时间问题,只要居民开始购买猪肉,价格可能就会上涨。上半年猪肉比较便宜,但下半年法定假日多、传统节日多、红白喜事多、礼尚往来多,还有元旦春节行情,猪肉价格和生猪价格都在盈利线上。

关键词: 生猪价格 猪肉价格 生猪行市 驯养动物 中央猪肉储备